董军宇教授在海大202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
时间:2025-06-20      作者:高峰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、家长朋友,亲爱的2025届毕业生们:
大家好!仲夏时节,海大园里一派生机盎然。在这片葱茏的绿色之中,在绚烂的花海背后,我看到了身着学士服的你们可爱的面庞,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望,还有一丝离别的感伤。2025年6月19日,对别人来讲也许只是平常的一天,但对于在座的每一位2025届毕业生来说,却是人生中的闪耀时刻:今天,你们就要毕业了!在此,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全体老师为你们送上最热烈的祝贺:祝贺你们圆满完成学业!祝贺你们即将从海大出发奔赴更广阔的星辰大海!
从某种意义上说,今天是你们在母校的最后一堂课。今天过后,你们就要远行了。看到你们眼中闪烁的泪光,我知道,此刻,每个人的心里都在“偷偷下雪”。从念着、盼着,到数着、算着,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。今天的场景你或许会觉得非常熟悉,因为四年前,你们也是在同样的地方接受着“开学第一课”的洗礼,那时的你们懵懂而稚嫩。大学四年,你们增长了学识,锤炼了品格,收获了友情,变得更加独立、成熟,也更加有担当。作为老师,我们由衷地为你们感到自豪!你们是无比幸运的一届学生。四年中,你们共同见证了建党百年与建校百年的历史性时刻,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,相信“胸怀蓝色梦想、堪当时代重任”这十二个字早已深深刻在了你们的心底。站在这里,眼前的仪式,让我恍若回到了32年前。忘了告诉你们,我除了是你们的老师,还是你们的学长,我是1993届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的。32年前,我也跟你们一样,在台下聆听着老师们的临别赠言,回忆着大学生活的点滴,感慨万千。所以,今天,我想以老师与学长的双重身份送给你们一点期许与祝愿。
一是,希望你们坚持终身学习。“学不可以已。”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悟到了要终身学习的道理。相比于过去,我们所处的时代,知识更迭的速度远超于想象ChatGPT、DeepSeek等生成式AI的横空出世,大语言模型在金融、医疗、交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……太多的变化不断刷新着我们认知的边界,也重塑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。在这样的世界里,大学毕业不应成为你们学习的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那么终身学习,该学什么,又该怎么学呢?信息化时代之下,你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,相比于我们那个物质和精神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,你们真是幸福太多,但这份幸福也带来了新的困扰——面对海量资源,很多同学陷入了选择困难症。结果,太多的资源跑去收藏夹里“吃灰”了,收藏夹里倒是满满当当,脑子却还是空空如也;又像是电视频道太多,一晚上只顾着调台了,结果一个节目也没看成。如何破解这一信息过载的困境?这里我想插入一个辩证的理念:“断舍离、勤积累”。很多同学应该都知道,“断舍离”最初是作为收纳整理术提出的,教给人们要懂得“做减法”。我想,对于学习,它同样适用。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选择我们感兴趣的点,想要了解的点去学习。装得少,才能走更远;学得精,才能悟得深。当然,这与广泛涉猎的学习并不冲突,我们也需要“勤积累”,即积极拓宽视野,不管你是什么专业出身的,你都要不断积累新知识、新理念,特别是有个人工智能加持的私有知识库,你应该不断扩大你的知识边界,包括尝试去了解文学的知识、理学的知识,也要懂点音乐和哲学,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的学习实际上能够帮助你将知识贯通起来,同时也会锻炼你的跨界思维能力,使你受益终身。
二是,希望你们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。好奇心是人类理解和探索世界的原动力,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,也是我们最容易丢失的。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人没有办法想象出一个肉眼看不到的事物,创新和创造当然也无从谈起。当下,AI技术迅猛发展,很多事情它都可以“代工”,比如编写代码、翻译文本,甚至像文学创作这种在过去看来AI绝不可能胜任的工作它似乎也完成得不错。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都要“下岗”了?我觉得至少目前来看没有这种可能性,因为AI本身是基于过去的知识来对问题做出解答,是一种“向后看”的智能,但是我们人类却拥有“向前看”的智慧,可以用好奇与想象建构从未存在的事物、创造未知世界。AI的发展无疑给大家带来了很大考验,在AI浪潮的冲击下,单纯记忆性的知识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,而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想法将变得更有价值。所以希望你们保持对万事万物的好奇,像孩子一样面对新事物时的喜悦,多问“为什么”,大胆地去发现、去探索,无论你将来在什么样的岗位上,都希望你能这样做。
记得一句老歌这样唱着,“没有哪个港口,是永远的停留。”母校也不过是你们生命中一个小小的停靠点,从今天起,你们就要各奔东西了。往后的日子里,我们不能再陪伴你们前行,但我们会一直在山海间牵挂着你们,守望着你们,祝福着你们!我始终相信,“相逢的人终会再相逢”。愿在不远的将来,当我们再度聚首时,你们初心仍在,清澈依旧!谢谢大家!